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大观与微观:红楼梦(杨佳娴)

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大观与微观:红楼梦(杨佳娴)

  • 课程编号:1983
  • 课程共 36 集  分辨率:标清  
  • 课程格式:MP4  大小:1.07 G
  • 课程格式:MP3  大小:595 M
  • 最近更新:2023年03月09日
Loading...
免费试听

清华大学慕课下载:大观与微观:红楼梦

类型:公开课

主讲人:杨佳娴,1978年6月15日,台湾高雄人,台湾当代作家、诗人、学者。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学士,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,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,现为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。自幼受鲁迅、张爱玲、杨牧等前辈作家影响。其诗作被评论家唐捐认为是古典与尖新的结合。为《中华现代文学大系(贰)诗卷》(九歌)选入的最年轻诗人,《台湾文学三十年菁英选:新诗三十家》(九歌)中最年轻的入选者,与鲸向海同为网路世代的指标性诗人。

学术著作目录 :
一、期刊论文
杨佳娴,〈都市新型空间与情感表述:公园与上海都市小说〉,清华大学中文系《清大中文学报》第21期,2019年6月。
杨佳娴,〈成为(女)兵:谢冰莹的军旅书写〉,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《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》第30期,2017年12月。
杨佳娴,〈重探张爱玲小说里的病态身体–以《花凋》、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、《小团圆》为主〉,香港浸会大学《人文中国学报》第25期,2017年12月。
杨佳娴,〈战争、地方与崇高:以路易士发表于《中华副刊》的诗与散文为例(1942~1945)〉,《中国现代文学》第27期,2015年6月。
杨佳娴,〈千败剑客的美学--论杨泽诗〉,北京大学《新诗评论》半年刊,第十八期,2014年。
杨佳娴,〈麒麟の出现――新十年の台湾现代诗〉,日本《现代诗手帖》「越境するアジア――东アジアの诗は、いま」专题,第54卷第3号,2011年3月(三木直大监译)。 (受《现代诗手帖》策划邀稿而写,原文为中文,日文译本先发表,中文则发表于2011年6月号《联合文学》)
杨佳娴,〈太平洋战争时期上海文学场域与女性写作――从《天地》说起(1943-1945)〉,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编《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》第18期,2010年12月。
杨佳娴,〈路易士(纪弦)在「沦陷期」上海的活动――以《诗领土》为中心的考察〉,国立台湾文学馆编《台湾文学研究学报》第11期,2010年10月。
杨佳娴,〈战争、都市与新一代上海「现代派」诗人的出现――以《现代》、《新诗》、《诗领土》为观察对象〉,台湾暨南大学中文系编《中极学刊》第六期,2008年。
杨佳娴,〈记忆的寓言――论白先勇与「台北 / 人」小说书写的脉络〉,香港浸会大学编《人文中国学报》,2005年8月。
杨佳娴,〈离 / 返乡旅行――以李渝、朱天文、朱天心和骆以军描写台北的小说为例〉,台大外文系编《中外文学》,2005年7月。
杨佳娴,〈在历史的裂隙中――论骆以军《月球姓氏》的记忆书写〉,台大外文系编《中外文学》,2003年6月。
杨佳娴,〈记忆˙启蒙˙温州街――论李渝的「台北人」书写〉,台大中文系编《中国文学研究》第17期,2003。
二、专书
杨佳娴,《方舟上的日子――台湾眷村文学》,台南:国立台湾文学馆,2014。
杨佳娴,《悬崖上的花园:太平洋战争时期上海文学场域(1942-1945)》入选台湾大学文学院文史丛刊(由委员会主动遴选),台大出版中心,2013。
三、专书文章
杨佳娴,〈战后初期上海的特殊性别现象――以「方型周刊」为观察对象(1945-47)〉,收入连玲玲主编:《万象小报:近代中国城市的文化、社会与政治》(中研院近史所,2013)。
杨佳娴,〈才子佳人变形记:从〈五四遗事〉到《小团圆》〉,收录于林幸谦主编:《张爱玲:传奇‧性别‧系谱》(台北:联经,2012)。
杨佳娴,〈诗人、革命与鸳鸯蝴蝶――访陈建华教授〉,郑文惠、颜健富编:《革命˙启蒙˙抒情--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》(台北:允晨,2011)。
杨佳娴,〈破旧声论――访李欧梵教授〉,郑文惠、颜健富编:《革命‧启蒙‧抒情--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》(台北:允晨,2011)。
杨佳娴,〈悬崖上的花园:太平洋战争时期上海文学场域变化试论(1942-1945)〉,「近现代报刊与文化研究」会议结束后经过修改,已经通过审查,将收入会议论文集,出版时间未明。
杨佳娴,〈「化外」之地:战后初期上海「方型周刊」中的台湾〉,收入陈建忠主编:《跨国的殖民记忆与冷战经验:台湾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》(新竹:清华大学台文所,2011)。
杨佳娴,〈过气贵族?孤臣遗民? ――谈白先勇与李渝小说内的「高阶外省人」〉,张茂桂教授总编「外省人学术研究出版计画丛书」下,李广均教授主编的《离与苦:战争的延续》(台北:群学,2010)。
四、会议论文
杨佳娴,〈威权、革命与小确幸--中正纪念堂与文学书写〉,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办「同代人的文化体验——华语青年作家批评家国际研讨会」,2017年6月24-25日,香港浸会大学。
杨佳娴,〈花园书写与租界奇观〉,2017ACCL(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) 「文本、媒介与跨文化协商」学术研讨会,2017年6月21-23日,香港中文大学。
杨佳娴,〈恋爱课堂:中国现代文学与上海公园〉,台联大文化研究国际中心、清华大学中文系、中央大学中文系合办之「情生驿动:从情的东亚现代性到文本跨语境行旅」国际学术研讨会,2016年12月22-23日,于新竹清华大学与中坜中央大学两地举办。
杨佳娴,〈河流与抒情:沉从文、萧红、李渝〉,台湾大学文学院、台湾大学图书馆合办之「论写作:郭松棻与李渝文学研讨会」,2016年12月17-18日,台湾大学。
杨佳娴,〈病化苍凉--重探张爱玲小说里的病态书写〉,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办之「疾病志: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电影」国际学术研讨会,2016年12月8-9日,香港浸会大学。
杨佳娴,〈「女」「兵」:论谢冰莹的军旅写作〉,香港公共图书馆主办之第十一届香港文学节「与文学碰面」研讨会,2016年7月2-3日,香港中央图书馆。
杨佳娴,〈罗智成诗里的自恋表演〉,清华大学中文系、北京大学中文系、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合办之「两岸国际新诗论坛」,2014年10月24-25日,新竹清华大学。
杨佳娴,〈张爱玲与其相簿:从十九世纪摄影术传入中国谈起〉,日本二松学舍大学、清华大学中文系主办「19世纪东亚思想文化与汉学」交流研讨会,2014年2月19日,新竹清华大学。
杨佳娴,〈才子佳人的顺写与逆写:胡兰成《今生今世》与张爱玲《小团圆》〉,东海大学主办「世纪末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2013年11月23-24日,台中东海大学。
杨佳娴,〈旅行、性别与异/乡想像:以张爱玲〈异乡记〉、〈浮花浪蕊〉、〈重访边城〉为讨论对象〉,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办「迁徙与记忆」国际研讨会,2013年10月4-5日,高雄。
杨佳娴,〈情场如战场:张爱玲《小团圆》里的战争记忆〉,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「战争、记忆与性别」工作坊,2012年12月6日,台北南港。
杨佳娴,〈从青春乌托邦到上海滩奇观――大观园及其在《海上大观园》中的衍生与变异〉,中正大学中文所、台文所主办「第十一届国际青年汉学学者会议」,2012年5月26-27,嘉义。
杨佳娴,〈乡土抒情与现代性:沉从文、贾平凹及其他〉,「两岸青年文学会议」,由国立台湾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合办,2011年10月21-22日,北京。
杨佳娴,〈住在衣服里的――论陈义芝诗作中的感官、掩映与自我〉,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办「第二十届诗学研讨会」,2011年5月20日,彰化。
杨佳娴,〈「做一个二十世纪的诗人」:纪弦及其「现代」〉,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办「跨文化与现代性:欧亚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与文化(二)」会议,2010年12月21日,台北南港。
杨佳娴,〈「化外」之地:战后初期上海「方型周刊」中的台湾〉,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主办「跨国的殖民记忆与冷战经验:台湾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」国际学术研讨会,2010年11月19-20日,新竹清华大学。
杨佳娴,〈才子佳人变形记:从《五四遗事》到《小团圆》〉,香港浸会大学主办「传奇‧性别‧系谱──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」,2010年9月29- 30日,香港。
杨佳娴,〈从战时上海到战后台湾:胡兰成、张爱玲、纪弦〉,台湾大学台文所、哈佛大学东亚系合办第九届「国际青年汉学学者会议」,2010年7月9-10日,台北。
杨佳娴,〈太平洋战争时期上海女性散文写作与战争记忆——以《天地》为观察对象〉,政治大学主办「女性‧消费‧历史记忆」国际学术研讨会,2009年12月12日,台北。
杨佳娴,〈悬崖上的花园:太平洋战争时期上海与南京的文学刊物与文人圈(1942-1945)〉,政治大学主办「『近现代报刊与文化研究』国际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」,2009年3月,台北。
杨佳娴,〈路易士(纪弦)在「沦陷期」上海的活动──以《诗领土》为中心的考察〉,台大与北大研究生交流活动之近现代文学与文化论坛,2008年11月,北京。
杨佳娴,〈从林语堂、鲁迅到梁实秋──以《古今》为例论华东日占区的散文典范转变〉,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(ACCL)主办“Literature, Media, and the Environment” Conference,2007年8月,成都。
杨佳娴,〈战争、都市与新一代上海「现代派」诗人的出现――以《现代》、《新诗》、《诗领土》为观察对象〉,台湾暨南大学中文系与历史系主办「近代报刊学术研讨会」,2007年5月,南投。
杨佳娴,〈记忆的寓言――论白先勇与「台北 / 人」小说书写的脉络〉,香港浸会大学主办「第一届中文系研究生国际研讨会」,2003年12月,香港。
杨佳娴,〈这是一个弄错地图的故事――谈骆以军〈中正纪念堂〉的空间记忆和历史隐喻〉,《文讯》杂志主办第六届「青年文学会议」,2002年12月,台北。
五、非学术性编著
杨佳娴,《九歌105年度散文选》,台北:九歌,2017。 (编选)
杨佳娴,《小火山群》,台北:木马,2016。 (散文集)
杨佳娴,《金乌》,台北:木马,2014。 (诗集)
杨佳娴,《灵魂的领地:国民散文读本》,台北:麦田出版社,2013。 (和凌性杰合编)
杨佳娴,《青春无敌早点诗:中学生新诗选》,台北:天下文化,2012。 (与鲸向海合编)
杨佳娴,《玛德莲》,台北:联合文学,2012。 (散文集)
杨佳娴,《少女维特》,台北:联合文学,2010。 (诗集)
杨佳娴,《云和》,台北:木马,2006。 (散文集)
杨佳娴,《你的声音充满时间》,台北:印刻,2006。 (诗集)
杨佳娴,《台湾成长小说选》,台北:二鱼,2004(2013发行增订版)。 (编选)
杨佳娴,《海风野火花》台北:印刻,2004。 (散文集)
杨佳娴,《屏息的文明》,台北:木马,2003。 (诗集)

学院介绍:新竹清华大学,一般指台湾清华大学。台湾清华大学的前身为1911年在北京设立的清华学堂,1925年设立大学部,在抗日战争期间,西迁至云南昆明,与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、私立南开大学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。1949年1月10日,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到校,正式宣布接管清华大学。1955年,台湾清华大学设立在台湾省新竹市。台湾清华大学首设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,1964年恢复大学部。2016年11月1日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并入台湾清华大学。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现双方合作MOOC课程、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,并与厦门市三方共建“清华海峡研究院”,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。

课程介绍:本课程专为《红楼梦》入门者设计。《红楼梦》以人物繁多、情节复杂、写作技巧高明、彰显多种文化面向为其特质,相关论述可用车载斗量来形容。也因为如此,非科班出身的读者,久闻其名而以为难以入门。其实,《红楼梦》所叙,多有能与普世人情与当代心灵接轨者,不是两百年前的老古董,而是前卫之书。

课程列表:
【第1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顽石思凡,木石前缘 
【第2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黛玉进府,凤姐出场 
【第3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玉黛玉初见面 
【第4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钗进府,钗黛对峙 
【第5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玉游太虚幻境 
【第6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玉初试云雨 
【第7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红粉骷髅 
【第8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凤姐大显身手 
【第9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玉迷园 
【第10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搬进大观园 
【第11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共读西厢 
【第12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独听牡丹 
【第13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钗扑蝶 
【第14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黛玉葬花 
【第15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龄官画蔷 
【第16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晴雯撕扇 
【第17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 
【第18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情悟梨香院 
【第19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玉之「痴」 
【第20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黛玉的自尊 
【第21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凤姐之「忙」 
【第22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送宫花 
【第23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钗的冷与热 
【第24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凤姐之「笑」 
【第25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媳妇去世,贾珍脱序 
【第26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 宝玉与秦钟 
【第27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黛玉「独秀」的欲望 
【第28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亲不间疏,先不僭后 
【第29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湘云的大舌头 
【第30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 
【第31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 薛蟠之「呆」 
【第32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宝钗之「羞」 
【第33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丫头们的青云之志 
【第34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三妹妹的高雅 
【第35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诗如其人 
【第36集】台湾清华大学公开课:自己的房间

 

分享到 :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... 后才能评论